​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李少锋博士做客“外语教育心理研究活动月”

作者: 时间:2021-11-11 点击数:

 

11月10日晚,由中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发起,以“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教育心理研究:新挑战与新路径”为主题的“外语教育心理研究活动月”、“东北师范大学高层次短期国(境)外专家讲坛”迎来了第十场讲座。主讲人为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育学院的李少锋博士,本场讲座由外语学院的张会平博士主持。

李少锋博士围绕Six Decades of Research on Language Aptitud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Critique这一主题,对语言天赋(aptitude)的数十年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首先,李少锋博士通过讨论学术界对于“aptitude”的翻译争论而展开了此次讲座。李少锋博士将语言天赋定义为能够预测第二语言学习速度和最终成绩的一种语言认知能力,并且将传统语言天赋界定为显性。之后,李少锋博士介绍了传统语言天赋的成分、特征及其测量方法。就其特征而言,语言天赋具有相对稳定性,可能会随着年龄而变化,并且与学习动机无关。其次,语言天赋与焦虑心理呈反比,和短期记忆(working memory)有着明显的区别。针对其测试方法,李博士着重介绍了MLAT、LLAMA和Hi- LAB这三种,并对每种方法的利弊作出分析。之后,李少锋博士又展开讨论了近些年来对于语言天赋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最后,李少锋博士通过指出当前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现状,引出了此次讲座重点:隐性语言天赋(implicit aptitude,也可称为:隐性语言认知能力)。李博士讲到目前已有大量实证表明了显性学习(explicit learning)和隐性学习(implicit learning)的区别,从而突出隐性语言天赋这一概念的显著特点,又以二语习得理论为基础,探讨了隐性语言天赋在这一领域的体现。之后,李博士又介绍了Serial Reaction Time和Tower of London两种隐性能力测量方法以及关于该构念效度的证据。最后,李少锋博士通过指出语言天赋研究对于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结束了此次讲座。

讲座结束后,李少锋博士与听众进行了积极的交流,并对听众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此次讲座加深了与会师生对于“语言天赋”这一概念的理解,为与会师生积累专业知识,拓展学术视野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此后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来自新西兰、美国、英国、俄罗斯和波兰等国的外语教育心理领域国际知名学者将继续为大家带来外语学习与教学心理的国际前沿的新动向,相信广大师生定会受益匪浅!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邮编:130024
技术支持:外语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联系我们:nrcbee@nenu.edu.cn
Copyright@2005-2013 版权所有